本科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育教学 > 教学动态 > 正文
“设计驱动 跨界融合”系列学术讲座|知行合一,谈大学的教与学 ——林家阳教授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作者: 时间:2025-09-30

2025年9月29日,留德学者,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设计学教指委副主任、上海市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领衔大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云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林家阳受邀为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学生开展“知行合一,谈大学的教与学”2025级新生入学导航和研究生/大四就业指导2场专题讲座。

一、新生入学导航——培养能用的设计人才

9月29日上午,林家阳教授在设计学院202会议室开展了以“新生入学导航——培养能用的设计人才”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会议由设计学院副院长邹洲教授主持。

讲座以一段著名导演方励分享自身经历的演讲视频切入主题,林家阳教授抛出“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什么?”等一系列深刻问题,引发设计学子们对自身学习目的与成长方向的深度思考。随后,林家阳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与学术经历,从大学教育的本质、设计学科的学习方法、个人学术成长路径等多个维度,为学院2025级新生们解析大学“教”与“学”的深层逻辑。他强调,设计学科的学习需理论与实践并重,要在“知”的积累中践行,在“行”的探索中求知,鼓励新生们尽快建立专业认知,明确学习目标,在云南艺术学院的平台上深耕专业,实现学术与能力的双重成长。

讲座中,林家阳教授对新时代背景下设计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突出的设计创意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出色的文案策划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将是共同构成未来设计师立足行业的关键支柱。同时,解析了“设计是什么?”他认为,设计是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艺术与商学、文化与艺术、知识与经历的融合。透过国内外的优秀设计案例解析,林家阳教授强调大家要在未来的学习与创作中,能够更加注重文化传承、思想沉淀与文案表达,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素养与综合能力,要在多个领域不断拓展自己,在扩展视野的同时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设计风格。

整场讲座林家阳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丰富鲜活的案例,为设计专业的新生们绘制了清晰的成长蓝图,在未来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与个人成长方面给予了实用性的指导,为2025级新生们开启设计学习之旅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培养一个有故事的人——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就业指导

9月29日下午,林家阳教授在图书馆报告厅开展了以“培养一个有故事的人”为题的就业指导讲座。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劲松教授出席讲座,设计学院副院长邹洲教授,视觉传达系主任陈钧教授,产品设计系副主任卢斌副教授,环境设计系教授、云南省美协环境艺委会主任、云南同景企业集团董事长韩晓强老师及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讲座。讲座由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欧阳继梅老师主持。

座谈会上,林家阳教授以“培养一个有故事的人”为主题展开讲授。他利用多个案例分享如何将生活与现实的故事生动体现,并指出,在未来,创造“有故事”的能力是区别于他人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能力源于学生成长经历、文化积淀以及对社会需求的综合体现。最后,他鼓励同学们要学会挖掘自身的潜力,多方面锻造自己的能力,夯实职业发展的基石,就业不仅需要知识与能力,情商的重要性也不亚于自身的技能水平。

在圆桌对话环节,设计学院的四位教师围绕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实际需求,与林家阳教授展开深度对话与观点交流,为学生们带来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的指导建议,从多维度细致剖析了设计人才的培养体系与成长逻辑。现场互动中,学生们积极与林家阳教授和教师们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整场活动通过主题讲座与圆桌对话的形式,从“故事”主题、能力锻造、校企联动三个层面,为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学子们呈现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就业指导论坛。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欧阳继梅老师寄语学生:在未来,希望同学们在就业实践的路上能够像林教授一样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同时对于毕业就业要树立信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到达我们理想就业的成功彼岸。

最后,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劲松教授总结发言。他首先高度认同讲座中艺术与科技融合趋势的深度剖析,同时强调,无论是身处学习阶段的学生,还是承担教学与引导职责的教师,都应向林家阳教授学习,在专业深耕与个人成长中注重积累与沉淀,努力成为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厚度的“有故事的人”,并鼓励大家将所学转化为创作动力,为艺术领域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图片:王开莹、彭雅宁

文字:袁自鹏、王开莹、字珈莹、杨骁、李嘉轩、赵婷婷

一审一校:王开莹

二审二校:邹   洲、王   瑛

三审三校:欧阳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