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训中心 > 实验室建设 > 正文
实验室建设

作者: 时间:2024-05-22

数控雕刻工艺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李海华

数控木雕工艺工作室是云南艺术学院迁入呈贡新校区后,在以手工雕刻与小型木工设备操作为主的木雕工艺实验室基础上,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结合设计学院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优势,为推动和完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建设而创建的新型数字化工作室。工作室将立足云南本土特色文化,以云南剑川木雕工艺为依托,结合学院设计创新和产品研发优势,是实践教学、民间工艺研究、数字化产品研发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学院特色工作室。工作室至创建以来,依托学院“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模式,结合毕业设计作品创作,先后完成了多项文创产品研发项目,获得多线国家级、省级奖项,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创办的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签约合作、创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工作室和木雕产品研发中心,完成多项“校企合作”项目。

工作室旨在完善和推动设计学院产、学、研教学模式建设的同时,让学院优势资源最大化的服务于地方,服务于社会,推动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数控金属工艺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任鹏飞

数控金属工艺实验室是云南艺术学院迁入呈贡新校区后,设计学院为推动和完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建设和推行双师制教学而创建的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立足云南本土特色文化,以云南金属工艺为依托,结合学院设计创新和产品研发优势,是实践教学、产品研发、民间工艺研究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学院特色实验室。实验室旨在完善和推动设计学院产、学、研教学模式建设的同时,让学院优势资源最大化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推动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设计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专业人才。

承担任务:数控金属工艺实验室本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现代数控雕刻技术的同时,结合云南传统民族民间金属工艺,将数控雕刻技术运用于云南传统民族民间金属工艺的学习以及作品设计中。在教学方面,本实验室结合我院持色专业方向,将民族民间艺木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民族民间艺术融入现代元素。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实验实训室简介

负责人:游峭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实验实训室成立于2016年3月,使用面积为225平方米。乡村是人类诞生的肌底,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田园牧歌的原始梦想。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耕社会,而与农田与农人相伴随的,就是乡村。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中国近百年乡村建设思想与民族—国家建设思想互动关系的回应;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又一次置顶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重大问题的现实要求。

产品设计专业将研究的视野聚焦云南于落后地区的“困难”乡村振兴工作。云南“困难”乡村大多地处偏远,各项资源均不发达,为易“返贫”的村落,面对此类乡村,如何因地制宜的开展助力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是痛点也是难点,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经过八年来的探索,根据云南地方乡村的现实条件与情况,结合云南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与优势,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1)非遗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效研究;(2)非遗年节化与品牌化策略研究;(3)非遗文化+在地文化赋能三农产品开发研究;(4)去中心化、分布式乡村小规模学校美育教学改革研究;(5)设计师+非遗传承人回乡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印刷工艺实验室

负责人:尹超

印刷工艺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6月,是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和印刷工艺两种技能的实训,为学生提供印刷工艺操作训练环境,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专业实践实训的教学要求。印刷工艺试验室主要培养学生能够完成印刷实验制作、基本掌握印刷设计的有关理论、构成、功能、特点、任务和发展。基本掌握印刷设计的相关技术,包括印刷设计的概念、发展简史、印刷种类、材料等等。在印刷设计技法的试验中,通过研究分析优秀的印刷设计作品,能够独立的完成一整套画册和展览宣传品的设计和制作。熟练应用印刷设计的相关技能,包括印刷色稿制作:草图设计、粗稿制作、精稿制作,印刷的主要工序、印刷技术应用、印刷制作实例等等。

承担任务:

主要承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包装策划与设计》、《书籍设计》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包装结构和印刷工艺的创新研发、现代视觉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代表性成果和项目:

2019年大学校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IP形象设计在品牌建设中的运用研究--以云南保山小粒咖啡为例》


赖庆国大师金属工艺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任鹏飞

锡工艺实验室结合云南本土特色民族民间特色的锡工艺,涵盖个旧锡工艺、鹤庆银工艺等进行实验教学与实践实训。

锡工艺实验室本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特色民族民间工艺的同时,与企业及市场相结合,目前已经与个旧斑锡工艺美术厂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设计教学实训与企业市场研发有机结合,让实验室在数学与实践方面均得到最大效能的发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教学方面,本实验室结合我院持色专业方向,民族民间艺木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民族民间艺术融入现代元素。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先生(锡工艺)为我院特聘教授与专家,指导教学实训工作。


数字成型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李耀辉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成型实验室”成立于2020年11月12日,实验室主要开展3D打印、3D彩色打印、涂装、数字扫描、逆向工程等一系列教学实践工作。目前实验室拥有主要设备11台,共计投入约700万元。设备主要由2020年采购的Stratasys J850全彩3D打印机;中瑞光固化SLA iSLA 880 3D打印机;RAISE 3D Pro2 Plus 3D打印机;闪铸Hunter桌面级3D打印机;思看iReal 2s彩色扫描仪;思看KSCAN-Magic II激光扫描仪;普兰特PLT 9090小型UV打印机,以及2011年采购的ZPrinter 250 3D打印机;大疆经纬M600无人机组成。

实验室本着“立足教学活动,拓展科研维度,面向社会服务”的宗旨,在保证设备正常运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技术突破。目前,实验室已在数字医疗、电影道具、电影微缩场景、工业生产、文创开发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总结、研发出一系列独创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效率、成品、应用性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实验室成立至今,服务并完成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云南彩车文创产品制作”;2020年度“研究生以及本科生毕业设计创作”;“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计算机大赛”;“央视 COP 15‘禄丰龙发掘’现场直播”以及多位教师的科研项目等一系列重大工作。


服装工艺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吴敏

服装工艺实验室始建于2010年,建筑面积约90 m²,主要设备有高速平缝机、四线包缝机、厚布平缝机、蒸汽烫台等专业用设备。服装实验室面向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方向的学生,涵盖了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装工程、服装展示等实验教学内容。服装实验室主要承担毕业设计、服装工艺基础、成衣结构设计与工艺、民族服饰研究、概念服装设计、民族服饰与时尚设计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完成相应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本实验室还承担了大量省内外的科研课题,实践教学成果直接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学校发展战略定位,在全省同类高校中起到带头作用。

实验室组成:打版区、缝制区、熨烫区

功能:服装打版、服装工艺制作


摄影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王锐

摄影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10月,使用面积为89平方米,配套有较完整的摄影设备(专业灯光设备、拍摄用电动幕布、静物拍摄台等),可一次性接纳20名学生进行实验,摄影实验室面向设计学院全院师生开放,主要承担学院各专业的《应用影像基础》基础课程的实践部分,以及《毕业设计》、《广告设计基础》、《商业摄影》、《应用影像基础》、《人像摄影》、《实验影像》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学院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的影像采集及整理工作,以及摄影基础普识知识、摄影技巧等方面的应用、设计与研究工作,为学生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技术支持。摄影实验室是集教学实验、实践、研究等功能的实训实验室。学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为我院进行摄影、摄像、理论基础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提升设计类学生的文化传媒修养和视觉审美能力,掌握创意方法和手段,为未来奠定实战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摄影实验室的建设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的创作性和实践性的培养,摄影摄像实验室可以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摄影实验室不仅能在培养专业学生的影视制作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作用,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手段的有效延伸。开设摄像实验室,在授课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指导同步,改善教学实验效果,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锻炼。


动态捕捉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夏飞

我校三维动作捕捉实验室采购英国Vicon红外运动数据捕捉设备资金来源为国库资金财政拨款(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动漫类专项资金),此项目是通过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公开招标方式采购。

Vicon动作捕捉技术是动画、游戏和电影制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技术手段,就是通过红外光捕捉,采集感应点位移、旋转、放缩等信息,把人或者动物的动作和表情通过动捕系统以数据的形式保存下来,然后传递到3d动画软件或游戏引擎中进行虚拟角色的制作。Vicon是我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系数码媒体实验室极为重要的教学和科研设施,是我系开展教学、科研、实践、创作为一体的重要实验室。

本系所开设专业为动画设计、影视特效、游戏设计、虚拟现实、网络等,是云南最早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也是云南目前本专业教学和科研领域最权威的唯一院校,本专业发展的特性是基于现代高科技技术平台为主的一个学科。作为云南领航的动漫类专业院校,动作捕捉系统实验室的创建是进行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它可以快速高效的满足学生在进行多媒体类课程设计时动作处理的难题,将传统手工调节方式转换为“表演”实时采集方式,大大节省制作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极大地提高教学品质,同时作为教师科研的重要平台,可以为学校争取到更多的教学合作机遇与重要课题,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数字影像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陈林鼎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艺术”+“科技”的数字媒体艺术有了无限的可能的和发展,在强大软、硬件组成的科技基础上,数字艺术家的创作形式变得多样化。我校数字影像实验室配置绿幕、灯光系统、工业级投影仪、摄影摄像设备,进行数字艺术结合下的摄影、摄像、虚拟拍摄、光雕艺术等数字影像方向的艺术创作实践和教学,是我系开展教学、科研、实践、创作为一体的重要实验室。

实验室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拥有云南省一流的艺术教学团队和26个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实验室致力于国际同步的数字艺术视野,并结合云南独有的人文、民俗、哲学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力求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培育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数字媒体艺术工作者,能够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漆艺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龚栋强

云南艺术学院遵循“继承传统、学习民间”的办学理念、立足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土壤,以传承民族艺术文化和培养艺术教育人才为使命,为云南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以及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留住传承,就是留住了历史、保存了文化命脉。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立命根本。

漆艺发源于中国,距今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也是亚洲特有的传统工艺种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南古滇国时期漆工艺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当下云南最具代表的彝族漆艺和傣族漆艺在云南民间工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手工艺教学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巩固现有优势、完善学科结构是设计学院学科规划的重点之一。经过了长时间的筹备,2013年正式成立了漆艺工作室,填补了我院学科结构的空白,同时也填补了云南地区高等艺术院校漆艺教学的空白,形成了完整的手工艺教学体系。如何开设漆艺教学课程使之融入设计学院的整体教学模块,成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的重要课题。当前漆艺在国内高等艺术院校的主要教学定位是漆画和传统漆器,与现代院校的创意教学方向不完全吻合,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学院经考察和论证,决定定位于创意手工艺方向,使其成为现代设计、产品设计、公共艺术课程的有力支持。


编织工艺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文静

C6纤维编织艺术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依托云南特色民族文化与优秀传统手工艺为载体,以传统民族文化与手工艺进行创意产品研发为重心。工作室以云南大理白族扎染工艺、云南宜良竹编工艺、云南傣族织锦工艺、云南火草编织等工艺独特性鲜明的纤维艺术种类的民间技艺为研究主体,针对各类纤维元素(竹、绳、皮、金属、木)进行综合材料的创新融合,工艺以壁毯编织、绳编挂毯、绳编包袋、草木染为主,注重民族民间工艺的创新产品设计研发及综合材料的融合与创新。C6纤维编织艺术工作室拥有200平米专业实验室教学空间,内部配备有30架挂毯编织机、30架立式绳编编织架、40台台式编织架、10台台式戳绣绣架、2台绳编辅助编织机、1台3D线材成型机以及多种专业编织工具。

实验室分为台式壁毯编织区、绳编区;立式绳编挂毯区及线材展示区四个区域。主要用于精细手工绳结编织、绳编挂毯编织、绳编包袋编织及各类规格的壁毯编织使用。实验室主要承担学生完成基础工艺的学习、课程中涉及的材料与工艺融合创新试验、毕业设计作品制作以及创意产品研发,在产品设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中承担了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传统工艺设计再造、云南特色民间工艺、特色旅游商品设计等多门课程的教学辅助任务。


染织工艺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孙嘉

染织工艺实验室提供手工印染的试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学习和使用基本的手工印染技法及印染知识,对织物进行印染艺术创作,通过手工实践,初步了解艺术印染方法、面料性能、色彩、图案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工艺实践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主要实验内容有传统的扎染、蜡染等工艺,对中国古老染织技艺的传承与开发具有现实意义。承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课程。随着实践教学的逐步完善,校企合作日趋深化,基础实验室设备将持续更新、实验教学体系将不断完善,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寸发标大师金属工艺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张琳翊

金属工艺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09月,使用面积为225平方米,金属工艺实验室结合云南本土特色民族民间特色的金属工艺,涵盖个旧锡工艺、鹤庆银工艺、生斑铜、熟斑铜工艺、乌铜走银工艺、德宏陇川户撒刀打制工艺等,其中以锡工艺与银工艺为特色主攻方向,进行实验教学与实践实训。

金属工艺实验室本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特色民族民间工艺的同时,与企业及市场相结合,目前已经与云南走夷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个旧斑锡工艺美术厂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设计教学实训与企业市场研发有机结合,让实验室在数学与实践方面均得到最大效能的发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并在鹤庆县新华村寸银匠金工工艺传习馆、寸发标技能大师工作室、云南走夷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立教学实践基地,在教学方面,本实验室结合我院持色专业方向,民族民间艺木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民族民间艺术融入现代元素。先后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大师赖庆国(锡工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大师寸发标(银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永才(乌铜走银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母炳林(银工艺)为我院特聘教授与专家,指导教学实训工作。


建筑模型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邹洲

建筑模型实验室主要由教学团队“乡村实践”工作群进行日常实验与教学使用。团队站位于云南省作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定位,对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服务社会的宗旨所设置的专业学术型研究机构,亦是文化部“社会创新特邀设计团队”。

目前,工作群已在云南丽江普济村;红河元阳阿者科村和牛裸蒲村;西双版纳曼扁村、曼掌村、曼旦村;昆明呈贡万溪冲村、海晏村及团结乡大墨雨村;大理巍山啄木郎村、凤羽大涧村;石屏符家营村、芦子沟村、郑营村、老旭甸村、慕善村;玉溪华宁碗窑村、上下村;沧源翁丁村等十几个传统村落开展乡村实践工作,通过设计助力带动乡村发展,为云南的乡村保护与社会服务做出贡献。

同时,实验室也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进行建筑模型制作与实验的教学场地。


珠宝镶嵌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王璟

珠宝镶嵌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09月,使用面积为225平方米,珠宝镶嵌工艺实验室结合云南本土特色民族民间特色的金属工艺,涵盖了现代珠宝镶嵌工艺、珐琅工艺、现代首饰3D打印技术等,其中以珠宝镶嵌工艺和珐琅工艺为特色主攻方向,进行实验教学与实践实训。

珠宝镶嵌工艺实验室本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珠宝镶嵌工艺及其相关的特色民族民间工艺的同时,与企业及市场相结合,目前已经与昆明爱者珠宝公司,观朴商贸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设计教学实训与企业市场研发有机结合,让实验室在数学与实践方面均得到最大效能的发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教学方面,本实验室结合我院持色专业方向,民族民间艺木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民族民间艺术融入现代元素。先后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大师王树文(花丝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大师米振雄(景泰蓝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志平(银胎珐琅工艺)来我院指导教学实训工作。


珠宝工艺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游峭

古有“玉出云南”之赞誉,主要原因是云南有着地接珠宝玉石的矿产地(缅甸)的地缘优势;由于题材、工艺及意识的局限,使得云南的珠宝玉雕工艺长期停留在模仿、复制的低端层次,凸显出设计缺位的矛盾。而作为地处云南的设计学院,适时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并强调:艺术设计与专业实验教学密t切联系的教学理念及方式;结合云南所蕴涵的,能激活原创设计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因地制宜地结合本省特有的少数民族资源与人文资源,将设计教学与民族资源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因此,作为设计学院实验、实训基地之一的“珠宝工艺实验室”的及时建立,不仅是建立了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实现的将是对珠宝玉雕工艺设计缺位的弥补,为此还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

珠宝工艺实验室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设计学院所确立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显特色”的创新性应用设计人才的培养定位。努力培养和打造具备创新精神、原创能力,能借助手段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并能进行自主创业的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而拓展新的学科与专业为实验室的建设宗旨和发展目标。


段国梁大师木雕工艺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李海华

木雕工艺工作室是云南艺术学院迁入呈贡新校区后,设计学院为推动和完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建设而创建的工作室之一。工作室立足云南本土特色文化,以云南剑川木雕工艺为依托,结合学院设计创新和产品研发优势,是实践教学、产品研发、民间工艺研究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学院特色工作室。工作室至创建以来,先后邀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尹德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四兴、丽江著名木雕艺人杨春龙、剑川县木雕传承人等20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到工作室授课交流,设计学院基于木雕工艺实验室,和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签约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创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工作室和木雕产品研发中心。工作室旨在完善和推动设计学院产、学、研教学模式建设的同时,让学院优势资源最大化的服务于地方,服务于社会,推动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陶艺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赖军

云南艺术学院遵循“继承传统、学习民间”的办学理念、立足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土壤,以传承民族艺术文化和培养艺术教育人才为使命,为云南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以及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留住传承,就是留住了历史、保存了文化命脉。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立命根本。

C9陶瓷艺术实验室是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下设的工作室之一,工作室立足云南从未断代的陶瓷文化沉淀、积极学习中国陶瓷艺术的理性与情致、结合国内当代陶瓷艺术的设计视角,在未来持续展开陶与瓷的应用研究。

C9陶瓷艺术实验室教师队伍主要由龚栋强、赖军两人,及设计学产品设计方向教师14人构成。实验室目前拥有302(平米)、40(台拉坯机)、4+4(4座窑炉、4个工艺区域(炼泥、球磨、吹釉、注浆))组成,最多可实现50人左右同时进行实验操作。是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教学实践场地,并作为文化素质类型课程向全校学生开放。该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对造型能力的研究及对材料应用与控制的能力,掌握陶瓷材料的各种性能及加工工艺方法,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进行设计,锻炼造型能力,提炼空间想象力,丰富学生对产品功能、形态、装饰能力的把控,提高学生在产品设计方面的艺术修养。


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实验室简介

负责人:何子金

实验室积极思考数字媒体艺术在数字创意产业,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开发更多数字创意应用场景,拓展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新空间。通过深入挖掘、开发优秀文化资源,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非遗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文创产品转化和开发,运用网络游戏、动漫、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产业形态,推出系列数字创意产品。

探索研究新兴消费模式,推动数字创意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直播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数字创意与虚拟现实购物、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形成线上内容生产及消费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推动IP开发消费品授权合作和成果转化。充分运用企业平台资源(生产加工、销售渠道),促进文创设计作品的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数字文创产业影响力,强化资源整合,推动云南数字文创产业向高质量、市场化、品牌化发展。

实验室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与数字成型技术等前沿科技,并努力将其与民族优秀文化、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科普、社会价值服务等领域进行数字艺术的跨界创作与融合创新。通过“艺术+科技+商业”的模式,不断探索算法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网络艺术以及数字雕塑的创作表现与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