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从2004年开始,以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提出并践行“服务于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用产学研’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持续19年立足云南民族文化及生物多样性优势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系统地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与设计服务融合的创意实践活动。
2004-2021,我们探索“地理学条件”的空间叙事方式,描绘云南多样性地貌特征。
2004-2021,我们探索“空间性感知”的身体叙事方式,找寻社会秩序与区域差异。
2004-2021,我们探索“复数性感知”的文化叙事方式,展现云南丰富的地域文化。
持续19年的基于云南在地文化的主题创意活动,形成了设计教育与社会政企“公共对话”的优秀案例和研究范式,成为国内高校设计学科专业改革创新中的优质品牌。《毕业设计》课程于2021年获首批国家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021年获第九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育部第三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刚公布,至此,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年,我们继续扎根云南大地,以立德树人初心使命、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继续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设计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正如对环境的感知塑造了人们对于生活形式的需求,从而在根本上决定了设计的语言与形式的方向。正如中央美术学院许平教授对我院2004年至今,持续基于云南在地文化主题创意活动的认可与期许:“只有深根乡村,才能把创意活动所引发的‘地理学想象’引向一种更为主动和精深的设计学方向,引向可以沟通彼此、感动世界的文明,引向可以体现人的本质性特征的‘文化的复数’,最终引向一种更加精微的、高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普遍性动力的体验尺度与语言,一种设计诗学之所在。”为此,我院设计学类7个专业,700余名师生,整合为5个工作组奔赴云南5个乡镇,身临其境感知乡村的那份质朴与急需发展的诉求,深根乡村大地,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共创美好生活。
本届主题创意活动特别致谢:
中国共产党鹤庆县草海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罗平县板桥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广南县八宝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楚雄市子午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大理市银桥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
及社会各界支持企业和相关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群等
鹤庆的自然山水和手工艺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坚韧的鹤庆人。
“小锤敲过一千年”的鹤庆人,造就了基于乡村的天然社区,传统手工技艺在这里生根发芽,渐渐形成了极强自我意识的生活方式。随着外来文化的输入和机器化生产的冲击,鹤庆银器产业和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通过弘扬传统手工艺文化与时代相应的内在价值,激发当代活力,并按照时代新发展不断补充、拓展、完善其生产和产品,“赋能”可持续生态乡村社区营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敲打银器的小锤声,将从这里传向世界。
调研现场
代表作品
作品名称:青白思界
作者:云南艺术学院乡村振兴实干团
作品名称:叮当
作者:唐彤
作品名称:大理·鹤庆 造物文化研学馆设计
作者:赵军、杨俊凡、孙明聪、孟垂冰、甘杰夫、郭巍、杨雨、李柏林、龚浩、朱越彪、董世运
罗平县板桥镇居住着彝、壮、苗、回、瑶、布依、水族等多个民族。文化生态的丰富性,与其名冠全国的油菜花田,令人津津乐道。
几番交流下,设计的坚持和罗平的诉求最终成就了“双向奔赴”,设计角色由“输出”转向“协同”,从文化到价值,全方位探索与复盘罗平的价值空间。在需要的地方出现,带去“乡村扶智”“社会赋能”“社区营造”“工具匹配”等多种能力,用抵进的方法力求达到效率发挥的最大化。
到一线去,罗平县板桥镇工作组做到了,也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呼吁。
调研现场
代表作品
作品名称:鲁布革乡乃格村
作者:解婷婷
作品名称:龙鱼
作者:吴俊杰、王铎
作品名称:罗平普鲁村——乡村振兴设计实践
作者:郭郑龙、李岐、刘晓彤、张申悦平、韩启
广南县八宝镇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主张。宏观上看,八宝镇的目标在于全方位构建一个能够适应、甚至带动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样板;微观上看,八宝镇的落脚具有丰富的地方资源,背靠和谐充裕的绿色生态条件,她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然而,中观层面又怎么样呢。按照设计团队的话说,八宝镇需要更多触角,以挑动未来发展的神经。包括与教育相关的思政,与社区培养相关的道德,与人际相关的情感,和与美育基础相关的社会美学。设计师们的任务,是在文化脉络的梳理和视觉形象的再提升,找到未来应对的方法和可行的解题思路。
广南之“广”,将在这里接受检阅。
调研现场
代表作品
作品名称:云南文山广南八宝镇”石辛源“山茶油品牌形象设计
作者:朱钰杉、李银林
作品名称:广南县八宝镇牙龙村——文旅提升设计方案
作者:陆怡杉、李晓琰、胡曼曼、石一石果、张雨洁、刘文倩、杨雅婷、缪亚玲、余淏琳、陶泽贤
作品名称:瑶族银饰的当代饰品转化
作者:段晓红
“肥沃紫土”的楚雄子午,是多数云南人、乃至彝族同胞们魂牵梦绕的故乡。从小到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时刻记录着这片土地的魅力。在外人眼中,楚雄是“黑、红、黄”色泽的调和,意味着无尽的火把和狂野;但在当地人眼中,楚雄的温暖、温柔和温情,往往集中在小巷、村寨、或是街边的米线摊,这就是乡愁。
因此围城内外,楚雄人看子午,与外地人看楚雄,形成了地域设计与在地设计的奇妙组合。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师,反复观摩这烟火开化、红星向阳的“故乡”,把握住一出“乡里、乡外”的设计盛宴。围绕乡愁,去呈现一个美丽的子午镇。
乡里·乡外,乡外助力乡里,乡里故事传乡外。
调研现场
代表作品
作品名称:阿伊呀伊
作者:李尤佳
作品名称:一屋一故事
作者:肖菲、郭洪体、陆宽
作品名称: 楚雄彝族服饰文化科普信息图的创意设计
作者:汪畅
银桥镇承载着大理千年文明与农耕文化。海西优美田园风光、同盟会会员故居、260多年的“将军树”无不彰显着这里的古朴遗香。银桥镇,背靠苍山,面向洱海,构成苍洱之滨极具生态美的画卷。
设计如何介入乡村生态性可持续发展,提质增效。设计围绕乡村美学再造、田园生活设计、传统产品开发、数字科技与产业赋能、乡村课堂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的生活方式。
看得见乡愁,回得去的远方。
调研现场
代表作品
作品名称: 明日尚衣
作者:杨慧娜、郭子薇、周子怡、刘雨鑫、蒋义江、陈一帆、祝凯
作品名称: 树下有好市-大理沙栗木庄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作者:施海葳、王爽
作品名称: 走进沙栗木庄
作者:杨玉霞、周妤、曾琰雯、方昱辉、李剑芳、陈浩俊、于鑫、卢雨恬、陈美戈、罗心怡
扫码下方二维码进入线上展厅
http://bks.yunnanarts.com/
图文: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