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创办于1985年,是云南省开办最早的环境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2006年,获“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2019年12月,本专业获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原室内设计方向、景观艺术设计方向、建筑设计方向整合成为环境设计专业办学,自2018年云南省首次实行“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以来,本专业连续排名云南省高校同类专业第一,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45名,进入A档。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现有在职在编教师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在读博士2人,(校外导师2人)。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多名。有中宣部2019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省高校卓越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云南省师德标兵1人,为保证教学质量,通过柔性引进和外聘兼职等方式扩充教学队伍,高职称比例达到72%,形成了年龄、职称、学缘结构优良,以中青年为主的专业教师队伍。2021年,教学团队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及“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开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民族居住环境与再生设计》、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地域公共艺术设计》等特色课程。以及省级硕士研究生优质课程1门,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2个。在读硕士研究生115名。近5年,教师团队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1项,出版著作及教材17部,发表论文102篇,专利5项。师生获全国美展等国内外各类各级奖项近500项,2019年,系部教师主持设计的“七彩云南彩车”获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地方彩车“华美奖”。系部专业研究机构“乡村实践工作群”入选文旅部中国设计大展社会创新特邀设计团队,作品入选2023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北京国际设计周等重要展览,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5项,省级10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2项,省级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3项。
40年来,环境设计专业始终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在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设计扶贫三年行动计划》的引领指导下,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省级一流学科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系列教学、科研、创作平台和基地,厚积薄发,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以云南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生态资源为教学、科研和创作的源泉,坚持“学习民间,注重素质养成,服务社会,强化实践创新”的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兼具创新精神与环境空间营造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在“校地合作”民族文化主题创意活动的基础上,形成“政产学研用”民族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对外合作交流,推进产教融合。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泰国布拉法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艺术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同时积极与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江南大学、同济大学等30余所院校开展省院省校合作。与欧洲设计学院申报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环境设计专业)已于2024年在本院正式招生。
在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中,环境设计专业将坚持立足地缘优势,对“基于地域资源的可持续空间环境设计、现代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营造、传统民居核心价值系统再生设计、地域文化与特色城镇创新设计”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应用到教学、科研和创作中。紧扣党中央对云南发展做出的“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定位,引导学生通过在地的优秀民族文化智慧和场所营造、空间体验的认知与学习,运用文化及生物多样性的整体视野及跨学科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多学科的创新和开拓精神,以及面对多元化社会的独立思考、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并成为“空间塑造者”“人居环境探索者”及“城乡发展的引领人和决策者”。能够应对全球同质化和生活方式变革对社会环境提出的挑战,逐步成为国内与两亚具备设计开拓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着“务实、求新、善美”的校训,协同创新,夯实专业优势和影响力,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