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二届(ADCG)亚洲设计论坛”暨《亚洲新空间——后疫情时代的多样性文明及生活方式》论坛在云南艺术学院举行

作者: 时间:2021-12-03

2021年11月27日,在云南艺术学院举行了“第二届(ADCG)亚洲设计论坛”主题发言活动,主题围绕《亚洲新空间——后疫情时代的多样性文明及生活方式》,来自中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美国等9位学者进行主题发言。

本次论坛由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杨凌辉副院长主持。“亚洲设计论坛”旨在应对当代科技发展、梳理亚洲文化脉络、探索设计更新路径。力图从亚洲生活经验的深层发掘其文化基因,把握其根本特质与思维方式,并基于此探讨、分享亚洲设计文化基因的信息集成模式和传播应用方式,并发掘关涉亚洲未来设计更新的观点、方法与路径。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杨凌辉副院长主持会议

中央美术学院许平教授在《后疫情时代的多样性文明与生活方式》主题发言中,从自身研究视角,为我们诠释了文化基因如何创造历史文明的背景渊源关系。通过分享日本文献名著与草原骑士斯基泰人的文化贡献这两个案例,为我们重点阐述了草原的民族文化基因对历史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中央美术学院许平教授主题发言

亚洲设计联盟主席李淳寅教授在《城市原生设计》的主题发言中,从数字资源管理和信息集成处理的智能体验,为我们分享了对后疫情时代非面对面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探索。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我们必须为迎接这种新趋势做好准备,认真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的联系。疫情来袭后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我们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重新审视本土设计和文化认同,最后表达了当代设计人员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为新设计的探索而努力。

 

亚洲设计联盟主席李淳寅教授主题演讲

中央美术学院吕越教授带来的《再谈时装艺术——亚洲设计发展与时代设计的多样性》的主题发言,通过大量设计师案例来解读时装在当代设计的多样性,认为时装艺术创作也是我们体验生活的方式。在高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服装设计师需要不断寻找更新设计的出路。当代设计体现两种途径,一是当代艺术观念和形式的介入,二是随着科技进步的新技术之结合运用,前者让设计师具有艺术家能力和身份,后者成为行业的科技先锋和践行者。运用作品分析体现了社会发展与时代设计的多样性。

 

中央美术学院吕越教授主题演讲

韩国琴基淑教授在《向多样性致敬:原创性、国际性和艺术性》的主题发言中,认为亚洲各国是命运共同体。亚洲存在的众多文化遗产,是未来讲好时代故事的精华原本,能为未来的时尚设计赋能。设计评价准则中独创性、国际化、艺术性是设计走向世界获得成功的基础条件。要理解时代流行趋势和文化精神,要以国际化的视野,研究和尊重各国文化,赋予传统文化遗产新的生命活力。

 

韩国琴基淑教授主题演讲

泰国艺术大学瓦塔纳潘教授在《新冠疫情后自力更生的设计师》主题发言中,介绍了三位泰国设计师自力更生的设计案例,为我们分享了在新冠疫情爆发之时整个城市在面对生活封锁的状态下,三位设计师从各种角度寻找替代解决的方法材料,来解决当时生产线供应链不完整情况的案例和思考,引发未来设计在材料选择研发领域的思考和借鉴。

 

泰国瓦塔纳潘教授主题演讲

奥本大学教授刘天民在《后疫情时代的调整——利用不可避免的变化》主题发言中,从自身出发讲述疫情期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何试图利用负面情况来适应疫情新常态下的生活方式。这场疫情很可能让所有人为未来做好了准备,作为设计师,我们可以借助设计的技能来最大化地利用变化可能带来的好处,而不是一味被动地卷入行为变化的负面情况中。刘教授与我们分享了奥本大学学生对于园区优化规划的设计案例,并将它们实践到校园。他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本次疫情所带来的变化,通过学习调节去适应这些变化。

奥本大学教授刘天民主题演讲

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插画专业负责人周传美高级讲师为我们带来《多样性——回顾过去、向前发展(在马来西亚的背景下)》的主题发言讲,以新时代设计多样性和亚洲设计多样性的发展进行分享,并对设计多样性展开深入剖析及探究。随着疫情时代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人们的互动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面对面接触到线上沟通再回到面对面接触。与此同时,数字通信技术的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不仅带来了新的变化,还推动了话语的统一。结合马来西亚的背景,说明通过挖掘过去的共同经历,我们可以创造新形式的交流语言。过去成为马来西亚人凝聚在一起的纽带,并继续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动力。

 

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插画专业负责人周传美主题演讲

澳大利亚威斯本科技大学副教授丹尼尔·胡帕茨在《后疫情时代设计教育的两大原则:修复与护理》中提及到本次疫情使我们重新审视未来优先事项,其中包括三点:首先,未来的设计师需要采取措施帮助遏制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其次,由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封锁和日常秩序停摆将我们的重心转移到了健康护理方面,尤其重视起了那些治疗老、病、残人士的职业;最后是投入设计以修复基础设施、机构、建筑和产品。从科学领域的生物观到儒、道、佛中的中国生态思维,对于当下设计都拥有参考价值。丹尼尔教授举了一些有关大规模干预的例子,他们的目的是维修和关怀城市中的自然环境,蕴含着对自然过程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和多样性的思考,带给我们许多的启发性。

 

澳大利亚设计史编委、澳大利亚威斯本科技大学教授丹尼尔·胡帕茨

浙江师范大学李力加教授分享《民间美术·非遗·传承问题的思考——以山东平度宗家庄戏出年画残存线稿等为例》的主题发言。从由民间美术“热”醒悟、“民间美术与非遗保护不矛盾”、“传承中的问题思考”三方面进行阐述,从自身出发,讲解与民间美术的渊源及对于民间美术热爱的觉醒。以山东平度宗家庄戏出年画残存线稿为例进行讲解非遗背景下的民间美术文化如何传承,引发听众对传承问题的诸多思考。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力加主题演讲

至此,第二届“亚洲设计论坛”主题为《亚洲新空间——后疫情时代的多样性文明及生活方式》论坛的系列讲座接近尾声。论坛闭幕式由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游峭副教授主持,由于疫情缘故许平教授进行线上总结发言。为适应21世纪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应对亚洲各国人文传统及当代设计面临的巨大挑战,基于应对当代科技发展冲击、梳理亚洲传统文化基因、探讨设计在线交流平台的三方面会议宗旨而举办的亚洲设计论坛圆满完成。许平教授对于本次由云南艺术学院主办的亚洲设计论坛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也感谢参与本次论坛的高校的支持,并祝贺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游峭副教授总结发言

与许平教授进行联线

第二届亚洲设计论坛闭幕合影

 

图文:杨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