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云南艺术学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生活美学构建与品牌发展研修班(第八期)第一阶段——专家授课

作者: 时间:2024-01-16

2023年11月14日—22日,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开展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生活美学构建与品牌发展研修班(第八期)》第一阶段的教学活动,本次研修培训共邀请到18位专家进行授课。

课程包括清华大学李薇教授的《设计创作中的道和器》、清华大学林乐成教授的《传统媒材创新实践与乡村文化产业探索》、四川美术学院张春继教授的《民间美术语言的当代转译》、南京艺术学院郑静教授的《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设计应用》、四川美术学院皮永生教授的《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再生活化研究》、四川美术学院张国云教授的《设计时尚与乡土文化研究》、广东工业大学曹毕飞副教授的《新生命:地方资源、地域技艺与大设计展望》、北京民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俞宏清老师的《基于当代艺术语境下的苏绣审美建构与意义》等,分别从民间美术、乡村振兴、设计时尚、传统文化和地域技艺等多个知识版块和实践维度,帮助学员开拓思维,提升艺术文化修养。

李薇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当前中国经济中,品牌建设变得至关重要,涵盖国家、企业、艺术家及艺术展等多个层面。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合传统文化理念(如“道与器”)和创新设计,以形成具有特色和深度的品牌形象。通过深入理解和创新应用这些元素,可以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清华大学李薇教授与学员合影

林乐成教授在讲座中强调文化景观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同时,分享了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创新,以及实践型艺术教学的三个主题,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景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清华大学林乐成教授授课现场

张春继教授从符号与象征图形与时尚两个方向介绍了民间美术语言的当代转译。他从“形”“型”“间”和“场域-模态”四个要点阐述了图像的概念介绍了民间美术中动物象征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这些图像在民间艺术中的转化与应用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民间美术中的语言,从而在非遗创作中对图像有新的理解。

四川美术学院张春继教授授课现场

郑静教授在讲座中提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遗的定义强调了其在社会实践、知识和表达方式上的重要性,表明非遗是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观念在现代设计和艺术中的应用,体现了传统文化核心与现代创新的结合。现代设计应关注传统文化核心架构的研究与提炼,并将其与当代元素相结合,保持文化的传统核心同时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南京艺术学院郑静教授授课现场

皮永生教授在讲座中强调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生活化研究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过程,而且是实现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理解和应对当代的经济、社会和全球化挑战,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创意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和数字经济趋势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产业。这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和社会融合开辟了新的路径。

四川美术学院皮永生教授授课现场

张国云教授在讲座中分享如何从当下品牌、时尚、设计与乡土文化出发,分析当下时尚和乡土文化之间的共通点和差异。她认为把眼光从国外收回,回归到中国的乡土文化之中,能更好地做出立于中华文化之中的优秀中国设计。她强调要相信乡土文化的力量,因为设计离不开乡土,时尚需要乡土,乡土让设计拥有活力,乡土让时尚有了味道,因为民间的、日常的产品充满了时尚基因。

四川美术学院张国云教授授课现场

俞宏清老师讲座主题是关于苏绣的一次讨论。以姚惠芬老师的《酤髅幻戏图系列》苏绣作品为例,探讨了传统苏绣审美特征,讲解其刺绣过程及其审美构建和意义。总结苏绣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审美建构和意义,强调苏绣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北京民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俞宏清研究员授课现场

黄荣华老师在讲座中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色彩的五行说和色彩体系,以及五色与五行学说与其他事物的对应关系。他通过历代文献展示了中国古代色彩观和色彩技术的发展,并通过案例呼吁手艺人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他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植物染料染色”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荣华高级工程师授课现场

曹毕飞副教授在讲座中强调手工艺人在对待自己作品时需要沉浸、专注地完成作品。他鼓励学员可以汲取传统工艺中的文化元素来滋养现代创新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在对待传统工艺及其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时,他始终坚持传统工艺的“核心技艺特征”、坚持采用手工制作的工艺,但同时也要随时代审美等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曹毕飞教授授课现场

田飞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他在云南大理喜洲这十余年的时间里对当地手工艺文化、乡土民族艺术、乡土人文的研究,并为学员们介绍了甲马版画艺术馆、民艺中心百工馆和喜洲老街中的艺术装置的设计思路和过程。田飞老师以有趣的案例来告诉学员们乡村非遗技艺再创的多种可能性,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这一领域的兴趣。 

田飞老师授课现场

第一阶段为期9天的专家授课已经结束,学员们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对传统手工艺进行现代转化的能力,提升了对市场需求观察的敏锐度,感受到了非遗创作的无限可能性。同时,在专业知识、设计方法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受益匪浅,艺术文化修养得以提升。接下来,学员们将进入第二阶段《设计交流与创作实践》的课程。

文字:任婵娟
图片:武鹏飞
审核:杨凌辉、王瑛
终审:余光荣